“幼教之父”陈鹤琴说过:“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首次接触的集体生活嘉创配资,也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。它既让孩子区分个体与集体,也能体会到环境与自我的联系。”而这也意味着,孩子们不仅要在幼儿园里逐渐学会独立、适应集体生活,也是对社交能力的培养与提升。
虽说导演张以庆只花费了14个月,在武汉一家幼儿园对小、中、大班的孩子们进行日常生活记录的影片《幼儿园》,2004年在上海国际电视节首次亮相,却能立即引发大众热议,在豆瓣得到了8.8分的高分。
不仅仅是因影片验证了那句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”,孩子也并非完全天真无邪,还有家长们纷纷反思,送孩子入读幼儿园前,到底应该教会他们什么技能?
纪录片中,一个小胖子为了吸引伙伴,故意做着夸张的动作与表情,在同伴给予“你真是灵活的胖子”、“长这么胖,扮丑就适合你”等回应中,他又继续做着下一个搞笑的表情。
当他趴在桌面休息时,旁边另一个男孩因无聊,选择狠狠拍打他的头。结果就是他直起身,又做着搞笑的鬼脸。等对方笑够了,他才又趴下。
只是,刚闭上眼,对方又继续拍打他的后脑勺。或许是如此搞怪消耗了他的精力,最终他只是选择装睡,并没有起身回应。
而相比于小胖子不惜扮丑费力讨好其他同伴,还有不少因没有自己穿过衣服、吃饭等,正在经历第一步“苦难”的孩子们也分布在每一个班级。
他们面对饭菜洒出来,只会大哭并高喊“老师,洒了”,不过并没有换来老师的及时回应,只能无助地看着泼洒在衣服上的饭菜。又或是午睡起床后,只能悲伤地坐在床上发呆,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穿衣服、鞋子,一边等待老师的到来,一边忧心被其他同学嘲笑。
不得不说,《幼儿园》中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烦恼,哪怕是表现优异的模范小朋友也需要时刻要求自己做到最好,否则“爸爸妈妈、老师都会对我失望”的心理压力将一直“折磨”着他们。
幼儿园生活都有哪些烦恼?《幼儿园》这部纪录片嘉创配资,反映的是幼儿园真实生活,包括幼儿园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得当。看完后的感受是,幼儿园生活,真的没想象的那么简单。孩子们,也不是真的无忧无虑,还有一些烦恼,可能是我们家长没关注到的。
烦恼一:自理需要提升
波士顿儿童医院公布的调查数据中,美国3岁年龄段的孩子中,仅有60%不需要穿尿不湿,5岁的孩子中,依然有20%出现尿床情况。
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进行随机调查后也发现,3至6岁之间能自己穿衣、鞋的孩子只有70%左右。
不难看出,在离开家独自上幼儿园期间,孩子们首先要面临的挑战就,是独立自理能力的提升。
毕竟,一位老师需要看顾十几个孩子,无法像家长一样,给予全关注的照顾。
Tips:包括不再依靠他人喂食、帮忙穿衣、逐渐摆脱尿不湿、学会自己上厕所等。
烦恼二:社交能力需要学习
陈鹤琴先生不仅认为“幼儿园就是一个小型社会”,同时也强调孩子拥有社交能力的重要性。毕竟,不管是与老师沟通、跟其他小朋友相处等都是一次次社交行为。
根据大数据可知,在经历校园霸凌的孩子中,超过60%是社交能力较弱的孩子。因为不懂得与他人交谈,无法结交朋友嘉创配资,被欺负后也不懂得寻求帮助,且社交能力弱的孩子,普遍性格胆小、怯懦、内向。
所以,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,社交关乎能否避免被欺负、交到好朋友及得到老师的帮助等。
烦恼三:生活中增加了学习
虽说幼儿园相比小学、初中等校园生活,更偏向于“托管式”教育。但它作为孩子离开家庭,开启比较系统的学习的初期,需要逐渐适应独自上学的学习生活模式。
周一至周五按时到幼儿园上课,下午放学后才能回家,有时还要写作业等,与孩子之前在家学习、玩耍的流程完全不一样。故而家长们应积极帮助孩子适应这样的学习、生活模式,为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基础。
如何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?教育家约翰·杜威在《幼教学科知识》中提到,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生活,且获得快乐与成长,拥有适应能力很重要!
首先,注重培养独立自理能力。
《儿童与健康》杂志公布的“孩子上幼儿园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”调查结果显示,超过45%的孩子因自理能力太弱,导致他们无法接受与家人分离,不敢独自待在幼儿园,内心焦虑、害怕。
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,独立自理能力包括懂得自己吃饭、上厕所、穿衣服与鞋子等,保证孩子能照顾好自己的基本需求。
想要培养自理能力,首先家长要学会放手,鼓励从小事做起,逐渐适应自己照顾自己,无形中提升自理能力。
其次,提高表达能力。
“交际大师”戴尔·卡耐基认为:“表达能力既是孩子社交的基础,也是未来的延伸。”
当孩子能向老师清晰表达自己的诉求,如想上厕所、被欺负了、还不明白老师讲课内容等这些关乎幼儿园学习、生活各方面的事情,包括与其他像朋友一起交流,表达内心等,那么孩子就不用面临过多的社交问题。
Tips:购买相关书籍、影音视频,与孩子一起学习表达技巧。或是带孩子出门与同龄人交流、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等,创造表达、交流的机会。
最后,提升社交能力。
莫纳·舒尔在《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》中提到,社交能力作为后天可培养、提升的能力,取决于家长能否重视及采用正确方法进行引导与培养。
一般社交能力包括懂得尊重他人、记忆力、表达能力、理解能力、共情能力等。家长们应引导孩子在社交时,要做到自尊与尊重他人、耐心倾听、记住别人说过的话、不要吝于赞美、用简要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等。
Tips:家长也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区活动、兴趣班等,创造更多接触集体活动的机会,提升社交能力。
凌晨妈妈来叨叨:
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接触学习生涯的第一站,也是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、如何过好集体生活等技能必经之路。因此,家长们在培养孩子拥有基本适应能力的同时,也要引导他们懂得保护自己,真正享受快乐的幼儿园生活!
(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嘉创配资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贝格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